团建工作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团工作 >> 团建工作 >> 正文

【学团工作】青春赋能乡村振兴:我院2025年暑期大学生“三下乡”活动点亮童心传播希望


发布时间: 2025年08月29日  作者: 刘旭杰 


   

2025年暑期,设计学院组织5支实践团队、70余名师生奔赴贺州市八步区、平桂区、昭平县等地,开展以非遗传承”“美育帮扶”“安全守护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通过非遗技艺体验、自然艺术课堂、红色文化宣讲等创新形式,累计开展美育课程10余节,惠及村民及儿童300余人次,相关事迹获《人民网》、中青校园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、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。

非遗技艺进校园:用文化浸润点亮乡村童心

拓印时要均匀用力,才能把图案完整印下来!在八步区非遗文化课堂上,非遗传承润童心,设计赋能助振兴实践团成员正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传统拓印技艺。团队以文化+教育双轨模式,将资助政策宣讲与历史文化课堂相结合,创新设计拓印、剪纸、漆扇制作等非遗体验环节,更通过山歌对唱、竹竿舞等民俗活动,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。

 

在公会镇东绿村小学,漆韵扇语,乡传薪火惜颜实践团带来的衍纸、押花技艺课堂引发热烈反响。队员们用通俗语言讲解非遗历史渊源,指导孩子们将彩色纸条卷捏成小花、山川等图案,在漆扇上绘制心中的家乡美景。原来老祖宗的手艺这么有趣!学生小李举着亲手制作的漆扇笑靥如花。非遗文化的种子,正通过青年师生的双手,在乡村童心中生根发芽。

 


艺教融合助成长:自然与安全共筑成长防线

老师,这朵花能做成书签吗?在平桂区羊头镇金竹小学,艺润童心实践团打造的自然艺术课堂让孩子们惊喜不已。团队以田野为教室、花草为素材,引导学生用落叶拼贴画、石头彩绘等方式创作,在实践中树立艺术源于生活的审美意识与环保理念。自然与艺术的碰撞,让乡村孩子的想象力在天地间自由驰骋。

 

沙田镇道石村狮山小学内,红韵传薪火,艺心绘乡情实践团则化身安全卫士,通过动画短片、案例分析等生动形式,系统讲解防溺水、交通安全、森林防火知识。遇到火灾要弯腰捂鼻!孩子们在互动问答中牢记安全要点。团队还结合大学生活分享、红色剪纸活动,将梦想教育与爱国情怀融入实践,为乡村孩子构建起安全+成长的双重守护网。

 


青春力量驻基层:以实干担当书写时代答卷

在昭平县樟木林镇平田村,“艺路相伴”实践团通过艺术与生态融合的形式赋能乡村振兴,通过墙绘、手工创作等形式绘出乡村新貌,提升乡村文化氛围。同时开展美育小课堂,黏土手工课、素质拓展小游戏等活动提升乡村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。

此次三下乡活动中,师生们克服高温、交通不便等困难,足迹遍布城乡学校、田间地头,用专业所长服务乡村需求。非遗+教育的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,更通过《人民网》等媒体的报道,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;自然艺术课堂与安全宣讲的结合,则为乡村教育注入了素质教育新活力。

 


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,用行动诠释担当。实践活动既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,也是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。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,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、品牌化,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。

 

 




下一条:【学团工作】我院第二届“自强杯”学生篮球比赛圆满落幕

关闭

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地址:贺州学院西校区求知楼 学院办公室电话:0774-5228525  联系邮箱:sjxy@hzxy.edu.cn

欢迎您!本站第 位访问者!